欢迎您光临自学哈网,只为分享网络知识教程,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学哈网」渲染烘托(古诗的烘托与渲染)

作者 : 自学哈 本文共172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分钟 2022-10-20 共117人阅读
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渲染(古诗词的衬托和渲染)

古诗表现手法的渲染与烘托。1.哪几个是渲染和衬托?

渲染和对比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诀窍。渲染是通过突出需要强调的地方来表现画面图像的某一方面。衬托就是用墨水或颜色来渲染和衬托形象的轮廓,使形象突出明显。

在古典诗词中,渲染是指正面描写,对比是指侧面描写,起到拨云见月的用处。

对比和衬托容易混淆。陪衬和衬托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以“支持”为中心,哪怕是突出某件事、某个形象、某个情绪。但两者的手段和方式是不同的,烘托主要是通过将事物(或形象,或情感)与与之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比来完成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外在侧面描写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艺术概论》上说:“春之灵不可以写,用草树写;山的精神写不出来,写在烟云里。”

二、渲染和对比在古诗中的应用

在古典诗词中,渲染和对比是分开使用的:

先说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采莲》:

荷花可摘于江南,荷叶在何田甜。在鱼和荷叶之间玩耍。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南北。

《鱼戏莲叶东》诗中四句的渲染,使全诗在色调上生动优美,把采莲在水上的画面和采莲时人们喜悦的心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另一个例子是赵师秀的《小丑》:

梅黄时,家家都被雨水淹没,池塘边绿草如茵,蛙声阵阵。

《家家有雨》《处处有蛙》渲染了一种氛围,衬托出夜的深沉和夜的静谧。

再如魏的《夜雨里送别李洲》:

楚江笼罩在细细的雨丝中,伴城在暮色中鸣响。雨的大雨滂沱,天不对地,鸟慢飞。长江流入长江的远方,树上满是雨水。永别了我的老朋友,我爱无限,泪如雨下在河上。

这首诗用“小雨”、“暮钟”、“大漠”、“朦胧”、“朴树含子”试图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另外,锡箔。古诗词中陪衬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用东西衬托人。比如《诗经·秦风·剑甲》,第一章是“剑甲苍,白露霜”,第二章是“剑甲惨,白露不啃”,最后一章是“蔡健,白露”

再比如高适的《别东大》,前两句“白日远黄云,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呈现出一派黄昏,漫天尘土,远处空雁断,北大荒大雪纷飞的景象。通过对离别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浓浓的离别悲恨气氛。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完第一曲“东船静寂西,江中无月”。这种对场景的描写,确实突出了听者沉醉于动人艺术境界的感受,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奇与美妙。

2.和别人一起衬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尚墨桑》描述罗敷的样子:“行者见罗敷,理其髭;看罗敷,少年,帽子脱了,头戴。耕者忘耕,锄者忘锄;来诉苦,却坐看罗父。”作者本意是写罗敷之美,却没有对罗敷之美做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步行者、少年、庄稼人、锄头遇见罗敷时的惊异、钦佩、痴迷的反应,突出了秦罗敷的美,并将读者的联想延伸、扩散到文章中,从而营造出非常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称赞,“不是写罗敷的美,而是罗敷的绝世之美出现在纸上,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再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想塑造周瑜的形象,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入手,引出《赤壁之战》的“哪几个英雄”,最后聚焦周瑜,凸显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体地位——他的感情主要是周瑜引起的。

3.以物衬托物。比如王维的《观鸟溪》“月出山鸟惊,月出春溪响”,描绘了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里,所有的声音都陶醉在夜的色彩和宁静中。因此,当月亮升起,将明亮的银辉带到夜幕笼罩的空山谷时,山谷前后的景象突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了山谷中寂静的鸟儿似乎甚至在月亮出来时候带来了新的兴奋,它们居然在歌唱。这种用喧闹和安静的线条书写,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宁静,反而把春夜山涧衬托得更加宁静。

再比如王绩的《入若也溪》“蝉作幽林,音宫山更幽”。若叶溪的山林很安静,时不时只有一两声蝉鸣和鸟鸣。寂静,原本寂静,被声音打破。然而诗人说,因为有了蝉鸣和鸟鸣,山林变得越来越安静。作者有意识地用“蝉鸣”和“鸟鸣”来烘托宁静的状态。由此可见诗人的别出心裁。在这里,王绩通过“外寂内响”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一种恬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引人入胜。

其实在古诗词中,渲染和对比是经常一起使用的。尤其是借景抒情诗,往往用渲染来描绘景物,塑造意境,再用景物(意境)来衬托人物的情感。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邮箱976157886@qq.com进行删除。
自学哈专注于免费提供最新的分享知识、网络教程、网络技术的资源分享平台,好资源不私藏,大家一起分享!

自学哈网 » 「自学哈网」渲染烘托(古诗的烘托与渲染)
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 2022 Theme by - 自学哈网 & WordPress Them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16594号